在食品废水处理过程中,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重要且常用的生化处理技术,但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废水处理的效果。活性污泥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异常现象,包括污泥膨胀、污泥上浮以及泡沫问题,都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。以下是针对这些异常现象的详细分析和应对措施:
1. 污泥膨胀
现象描述:污泥膨胀表现为污泥结构松散,沉降性差,容易随水漂浮并溢出处理池,导致出水水质恶化及污泥大量流失。
原因分析:
丝状菌过度繁殖,破坏了污泥的正常结构。
营养不均衡,如C/N比(碳氮比)失调,可能导致丝状菌优势生长。
溶解氧浓度不适宜,过高或过低的DO都可能促进丝状菌的生长。
水温、pH值等环境因素变化也可能引发污泥膨胀。
应对措施:
调整营养比例,确保C/N比适中。
控制溶解氧浓度在合理范围内,避免过高或过低。
必要时投加化学药剂(如聚丙烯酰胺)或生物制剂来抑制丝状菌的生长。
调整工艺参数,如曝气时间、污泥回流比等。
2. 污泥上浮
现象描述:污泥脱氮上浮通常发生在曝气池负荷小而供氧过大的情况下,导致污泥密度降低,随水浮上水面。
原因分析:
曝气量过大,使废水中氨氮被过度硝化,生成大量硝酸盐。
二沉池内缺氧或DO过低,引发反硝化作用,产生氨气和氮气,使污泥密度降低。
应对措施:
调整曝气量,避免过度曝气。
控制曝气池和二沉池的DO浓度,确保在适宜范围内。
必要时在二沉池前增设缺氧段,促进反硝化作用的进行。
定期检查和维护曝气设备,确保其正常运行。
3. 泡沫问题
现象描述:废水中含有合成洗涤剂及其他起泡物质时,会在曝气池表面形成大量泡沫,影响曝气效果和出水水质。
原因分析:
废水中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或起泡物质。
曝气强度过大,加剧了泡沫的形成。
应对措施:
在废水进入处理系统前进行预处理,去除或降低起泡物质的含量。
调整曝气强度,避免产生过多泡沫。
必要时投加消泡剂来消除泡沫。
加强曝气池的表面清理工作,防止泡沫积累。